学生工作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公寓管理  就业指导  心理咨询  学生资助  国防教育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思想教育>>正文
考研因就业压力带上功利色彩
2003-11-20 00:00  

2004年度研究生招生报名上周五结束。尽管最后的统计结果还没有出来,但是,从各报名点的火爆场面分析,有人预测今年的报名人数将再创新高。
考研,原本只是少部分意在某专业深造的人的事情,近年来却成为社会关注度颇高的话题。考研热与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直接相关。笔者认为,考研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总归是一件好事。这表明,对知识的追求和向往,正成为越来越多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对社会成员的知识和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如果说近些年一些大学生找工作不那么容易,某种程度上也正是这种更高要求的体现。如何顺应这种要求?一种重要的途径就是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学历高了,知识面宽了,其社会竞争力可能更强。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不是几十年、十几年前的“精英教育”,它正在走向普及。既如此,那么研究生教育也就不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东西,让更多的人接受研究生教育,也是必然。
但是,如果仅仅是就业压力在推动考研热,这就难免给研究生教育带上更多的功利色彩。而这种功利性,在某种程度上则表现为盲目性。辞职为考研,或者说为了一个未来预期更好的专业,放弃所学专长,这些都不足取。现在的考研,有些类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成为高考压力的后置,也被形容为应试教育的“成人版”。这就让人担心考生的素质以及他们对某一专业的研究基础究竟是否足够。
近些年,研究生大幅扩招,但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否也跟上了呢?研究生课程设置是否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步调整了呢?如果只注重了量,而忽视了质,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许多人都奔着那几个热门专业去,势必造成研究生专业结构的失衡。因此,考生在选择专业时,还是应更加理性一些。现在热门的专业,三五年后未必热门,万一等到毕业时,该专业人才已经饱和,不是还要面临就业压力吗?这,从近几年MBA的遭遇就可以看得出。
社会需要均衡的人才结构。如果一个人的求学目的带上很多急功近利的色彩,则对社会和自己都可能不利。我们需要法律、外语、计算机、MBA人才,也需要大量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专业人才,在我们国家,对后者的需求更为紧迫。如果这需要个人做出某种取舍的话,他可以想想“神五”升天的背后,想想为了“神五”默默奉献着的千千万万的人。
一个均衡的人才结构如何形成?怎样使考研热趋于理性?这固然需要考生作出理性判断,更需要有关部门正确引导。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而考研,这可以理解,要避免考生在热门专业扎堆的情况,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比如,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学金制度。在一些发达国家,奖学金不仅给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学生,而且奖给那些愿意选择“冷门”专业的学生。而那些选择热门专业的学生,没钱读书,就得自己贷款,反正将来你可以还得起。这些措施对考生的选择有很大影响,相信也能够较好地解决考生拼命往好专业挤的现象。

关闭窗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