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公寓管理  就业指导  心理咨询  学生资助  国防教育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思想教育>>正文
慈善动机与匿名捐赠
2010-06-08 00:00 何莉君  南方日报
               

无论人们的捐款目的为何,也无论捐款的动机单纯与否,又或捐款的数量与他的财富身份成正比与否,只要他的捐赠最终能帮助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

  在国人观念里,“做好事不留名”,才真正是品德高尚、无私奉献的善举。如果为了名和利而行善,荣誉的光环便会消褪。“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我们豁达以及实用主义意识的流露。但是,一旦回到慈善捐款的事情上来,舆论似乎立马变得苛刻起来———猜测捐款人的动机,揭露捐款人的老底。

  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速,社会需求变得更加多元、细微、常态和繁多。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只是一种巨型的紧急需求,其他大至国家的三农、扶贫、医疗等问题,小至社区的老、弱、病、残的需求,远及他人生存与发展的就业、教育和医疗,近及自身环保与社区发展问题,都无不召唤着公民用各种各样力所能及的方式,在政府政策的阳光雨露无法惠及的情况下,及时补位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如果慈善公益的舞台只允许少数无比高尚的英雄表演,那么转型社会中来自底层及边缘众多需求又何以得到有效的满足?

  其实,慈善的动机又何止逐名和求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了正义感的驱使,还可能基于同情、免受自我责备、获得个人的心理舒畅、维护或者提升个人的公众形象等多种动机。只允许积极的慈善动机而否认消极的慈善动机,这并不符合现实。现实的情形是有多少种善行,就有多少种动机。慈善捐赠者怀有动机,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慈善资源。20世纪美国超级富豪卡耐基、约翰D·洛克菲勒现在被世人冠以“伟大慈善家”的美誉,但当他们捐出上亿美元成立慈善基金会时,不仅仅是为了“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其最主要的动机是,急于改善当时垄断资本家在公众心目中“罪大恶极”、“卑鄙阴险”、“贪婪无耻”的形象,使垄断资本家的财产和地位获得合法性,并保护个人的财产和公司免受政府的行政干预。无论他们当时的动机如何,后来的事实是,这两个慈善基金会在美国甚至世界慈善历史上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服务资本家利益的同时,更主要地为美国带来了教育、医学和研究领域的巨大进步。捐赠者大公无私的精神固然值得提倡,但并不意味夹杂着其他动机的善行就理应接受刻意批评和指责。在慈善的捐赠和志愿行为上,我们应以“大海不择细流”的精神,尽可能吸收更多的社会资源,为社会谋福祉。

  慈善捐赠本身也不能仅仅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奉献,其本质是一种非商品经济形式的交换。捐赠者捐出了钱,但获得了内心的舒坦、自我感觉的良好、公共形象的改善、身份地位的提升等非等价的互利互惠。不是所有人都想得到公众的表扬,也不是所有人都甘愿做“无名氏”。因此,慈善机构或者受益人应根据了解到的捐赠者的不同动机而量身定制一些感谢方式,这样才能更持久地吸引到捐赠者的善款,从而可持续地开展慈善公益活动。而我们的公众也应习惯于赞赏捐赠者的善行。

  虽然匿名或不匿名捐赠是捐赠者的自愿选择,但是公开的实名捐赠仍是值得鼓励的。从美国的卡纳基、洛克菲勒、比尔·盖茨、巴菲特到我国的邵逸夫、李嘉诚、陈光标,他们都支持慈善的实名捐赠,因为这不仅可以鼓励和刺激其他潜在的捐赠者慷慨解囊,激发其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可以清晰表达慈善家们的个人价值,并增加捐款的透明度。也许这会被某些人视为“作秀”、“出风头”,但在我看来,鼓励实名捐赠,更重要的是为了传达一种信息:慈善不仅仅是少数富人继名车豪宅、私人游艇后的兴趣嗜好,而应成为名人、富翁和企业家的必备品质;慈善不仅仅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一种新的对待财富的态度。

  无论人们的捐款目的为何,也无论捐款的动机单纯与否,又或捐款的数量与他的财富身份成正比与否,只要他的捐赠最终能帮助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我们都应该看到和在乎捐赠者的是:他们正在把慈善捐赠当成一种责任。


  作者系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博士生

             
                  

                                             
关闭窗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