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处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教育  学生管理  公寓管理  就业指导  心理咨询  学生资助  国防教育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思想教育>>正文
从梁家河汲取精神力量 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2019-11-07 09:32   合肥工业大学

梁家河,原本是坐落于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藉藉无名的小山村,如今已成为新时代铸魂立人的大课堂。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到这里作为知青插队落户,度过了不平凡的青春岁月。梁家河的七年,铸就了习近平总书记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他指出:“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梁家河蕴含的大学问,内涵丰富、力量丰沛、思想丰饶,是党和人民奋进新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从梁家河宝贵精神财富中不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汲取信仰的力量,补足精神之钙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他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受到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胸怀为人民谋福利的理想抱负。在梁家河,年轻的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经历思想、饮食、劳动、生活等方面的种种考验。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始终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由于被划为“黑帮子弟”,他在入团、入党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先后8次申请入团、10次申请入党,历尽曲折却矢志不渝,始终对党充满信心,终于在20岁的时候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份坚定的理想信念,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源自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感,源自对“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初心坚守,为我们树起为了事业和追求奋斗终身的信仰旗帜。

从梁家河汲取信仰的力量,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梁家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情感起点,要从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中深入探寻这一伟大思想的源头活水,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做到真学真懂真信,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问题,正确认识到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认清形势,明辨是非,理性判断,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不畏艰难,勇担重任。要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书写出精彩人生。

二、汲取为民的力量,把稳思想之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他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在梁家河的七年里,种地、挑粪、拉煤、打坝……他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甘苦与共。在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期间,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生活中与群众风雨同携、心手相连,工作上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一心想让大家过上好日子。他后来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插队的经历,让我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现在生活越来越好了,心里更惦念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这一番经历、这一番话语,无不体现出他一心为民的赤子情怀。七年的知青生活使他不但懂得了什么叫群众,更懂得了什么叫联系群众,什么叫群众路线。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这样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孕育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梁家河汲取为民的力量,要充分认识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心中装着人民,对人民群众有情有义;保持为民情怀,乐意把满腔热血奉献给人民。要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深入基层一线、边疆一线、扶贫一线,情系百姓,服务群众,将教育、信息、文化、科技、医疗等送到街头巷口、田间地头,运用自身所学帮助人民解决实际困难。要像青年马克思那样选择“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作为择业的重要指向,不把大城市、大企业、大机关作为单一“康庄大道”,不把高收入、高福利、高待遇作为简单价值标准,而是要放眼长远、保留韧性,到基层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建功立业,在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过程中点亮人生梦想。

三、汲取奋斗的力量,涵养拼搏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在梁家河的几年中,他一直埋头苦干,周围的人评价他“很卖力气,肯吃苦,一点都不惜力”。担任村支书期间,他大刀阔斧抓生产,打井取水、打坝造田,改善农民生活。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1974年的粮食产量较三年前相比增收7万斤,增幅超过六成。不仅如此,他还创新生产组织方式,设立铁业社、缝纫社、代销点、磨坊、种烤烟等,开展多种经营,并在全省率先引进沼气新技术,大大改变了梁家河的面貌。开凿水井的时候是冬天,年轻的他不惧井下冰凉刺骨的水,两条腿踩进泥水里,挖里面的泥土和石头,一干就是很长时间。打坝的时候也是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为挖掉河渠里的冰块,他第一个走进冰水里往外搬冰碴。建沼气池的时候没有石头,他就带人在烂泥滩里挖开一米多厚的土层找石头;没有沙子,他就带人到15里外的地方背沙子;没有石灰,他就四处寻找石灰石自己烧制……“一年365天,除了生病,几乎没有歇着。”正因为他带头苦干实干创新干,极大地激发了乡亲们的斗志,使梁家河在短时间内焕发出勃勃生机。年轻时的他乐观豁达、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精神品质,为我们传递了搏击青春的强大能量。

从梁家河汲取奋斗的力量,要充分认识到“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继承和发扬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要勇于“自找苦吃”,摈弃“娇气”,不贪图安逸,不患得患失,敢于面对成长中的重重困难,敢于迎接发展中的层层挑战,敢于承受命运中的种种挫折,把吃苦头、经考验、受挫折当作人生宝贵的财富,在艰苦磨练中砥砺初心,奋发有为。要培养实干精神,珍惜大好青春时光,以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劲头投入到学习、生活、实践和工作中去,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通过点点滴滴、扎扎实实的劳动和付出提升能力,从行动中积累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历练中收获成长,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增强创新意识,以我国科学家、大国工匠、改革先锋为楷模,感悟他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学习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敢于梦想、善于想象,开放胸襟、开拓视野,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四、汲取学习的力量,夯实成才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他强调,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习近平总书记酷爱学习,当年到梁家河插队,他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七年中,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博览群书。吃饭时在看书,劳动休息的间隙在看书,放羊时在黄土高坡上看书,晚上就在窑洞挑灯夜读到凌晨。为了读书,他甚至不惜走三十里的山路去借书。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不仅通读了大量中国古代经典、外国文学名著和现当代杂文,还精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除了有字之书,他还饱读无字之书。刚到梁家河时,他还是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城里娃,但他虚心好学,向乡亲们学习怎么做饭、怎么种田、怎么打坝。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别人怎么做,他就跟着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乡亲们请教。渐渐地,他从开始拿的工分还不如妇女高,后来成为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的壮劳力,成为干农活儿的行家里手、乡亲们眼中的好后生。为了解决农村烧柴照明的难题,他专门跑到四川学习沼气技术,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言。习近平总书记爱学、善学、勤学、好学的品格与行动,为广大青年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从梁家河汲取学习的力量,要增强本领不够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要向书本学习,放下手机,走下网络,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注重精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夯实理论功底。注重研读专业书籍,从中了解专业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注重品读文史哲经典作品,提升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学习开拓视野、增长学识、领悟真谛、净化心灵,不断拓展人生的宽度和广度。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拜人民群众为师,多和他们交流,向他们请教,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学习他们的好经验、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们的解决问题之法和为人处世之道,在与他们接触和学习中“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得到“知识干货”,不断获取新知。要向实践学习,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练就过硬本领,用实际行动诠释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五、汲取感恩的力量,常怀修德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他强调,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对于延安,对于梁家河,对于这片洒下汗水、受益终身的黄土地,他有着道不尽的深情。他说:“我是在延安入的党,是延安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陕西是根,延安是魂。”“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乡亲们“曾经无私地帮助过我,保护过我,特别是以他们淳厚朴实的品质影响着我,熏陶着我的心灵”。“我始终不曾忘记在梁家河度过的难忘的7年,始终不曾忘记那片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土地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我走的时候,我的人走了,但是我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他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对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童叟无欺、真诚相待。他把上面奖励给他的三轮摩托车换成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方便村民使用。他把钱、粮票、外套送给自称做过父亲卫士的乞讨老汉,把粮票和蓝色毛领大衣送给考上师范的武晖,把母亲亲手做的“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把粮票和钱悄悄压在房东碗底下……离开梁家河后,习近平总书记四次给梁家河村回信,表达惦念和关心。他还在1993年和2015年重回梁家河看望村民,自己掏钱给乡亲们送去电子时钟、茶叶、米、面、油、肉,以及春联、年画等。所有这些,这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这片土地的挚爱深情,是引导我们知恩报恩的生动教材。

从梁家河汲取感恩的力量,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要主动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了解我们党98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苦难走向辉煌的历程,了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更加懂得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感恩我们的先辈,感恩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要以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国而自豪,感恩这个时代为我们成长成才提供的难得机遇、为我们干事创业创造的大好时机、为我们人生出彩搭建的广阔舞台,在感悟新时代、紧跟新时代中珍惜韶华,做到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在勤奋学习、崇德修身、苦干实干中成就新作为、展现新形象,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要知敬畏、明事理、肯担当,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人民,敬畏事业、敬畏责任、敬畏规章,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不负党、国家和人民的重托与期盼,不负自然、环境和社会给予我们 的给养与源泉,不负父母养育和他人的支持与帮助,在火热的青春中积极付出、拼搏奉献,放飞人生梦想,成就事业华章。

参考文献:

[1]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2]《梁家河》编写组.梁家河[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5]中共延安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弘扬梁家河精神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N].陕西日报,2018-5-30.

[6]徐新荣.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N].学习时报,2018-1-10.

 

关闭窗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