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每年企业进驻高校“招兵买马”的“解禁日”。
教育部规定,为保证毕业生的质量,11月20日前企业不得进学校“抢人”,而11月20日之后则可以自由招聘。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80万,比2003年增长68万,而2005年则有可能突破340万。
毕业生越来越多,“待业生”也越来越多。资料显示,2002年7月全国待就业毕业生人数为50万,2003年7月为70余万,2004年7月有可能更多。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们又是怎么想的呢?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调查。
求职者说
自信者:哪怕扫地我也愿意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0001班姜泽强的大部分同学都去找工作或考研了,但他现在还在忙活校学生自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姜告诉记者,他坚信自己能找到工作。
大学期间,姜泽强担任过学生会、宿舍管理中心、校新闻网等处的多份工作。虽然还没有社会工作经验,但他相信自己找到工作做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喜欢,他说:“我会扎扎实实把工作干好,有成就感了就会爱上它。”
对于今后找工作,姜泽强认为“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会降低自己的择业标准,即使不喜欢的工作我也情愿做,哪怕去扫地我也愿意,社会上激烈地竞争不会给你太大的选择余地。”
激情者: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老家在湖北荆州的田野学的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虽然田野正在准备考研,但也动过找工作的念头。
田野认为自身专业的就业面很广,可以去不少单位。他想进大的企业,他觉得那样可以和不少比自己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可以汲取他们的长处,获得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
不过田野还有其它的想法:进企业有一点儿不好,薪水不会太高,其实与其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田野自主创业的条件比其他人优厚。他父亲也是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而且毕业后自主创业开了一个洪发机电公司,在荆州还小有名气。田野说:“如果老爸的公司扩建,我可能会让他分我一个小公司经营。”
平静者:失业是很正常的
就读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刘习波是湖北天门人,刘曾任校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勤工助学基地管理部副部长。
在校期间,刘习波从事了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交际能力、思辩能力等能力也在组织校园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老师和同学都比较看好他,然而刘习波却告诉记者:“失业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
刘习波认为求职的不稳定因素太多,哪怕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也会成为公司对你说“NO”的把柄。因此就算你有能力也不一定会被“伯乐”相中。“其实就算你找到了单位也很难像父母那样一辈子都呆在那里。现代社会的人才流动大,即使你不跳槽,说不定哪天你也会被列入‘下岗名单’”,刘补充说。
刘习波对职位的要求不高,他说:“从基层做起不一定是坏事,有的东西在基层能学到,而到了高层可能还学不到。”
理智者:降低标准,投身西部
老家在江西九江的交通运输专业大四学生周任民最近感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周任民的成绩不太好,四级还没过,他也不太喜欢交通运输专业,对于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迷茫。
加重周任民就业压力的还有另一个原因。他父亲是景德镇瓷器经销商,高中时家庭条件还可以,但现在瓷器市场不景气,他的家境不比从前了。
周任民说:“找不到好工作就去找差一点的吧,人总要现实一点。”周想到了投身西部,他觉得西部的人才相对匮乏一些,在那里容易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另外国家扶持志愿服务西部的政策也不错。
“我的要求不高”,周任民说:“找的是不是名企也不是很重要,有名的公司都是从无名起步的嘛。”
幻想者:出卖智慧,成为自由职业者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大四的胡序升目前现任该校勤工助学基地业务部部长,胡还担任过校创业者协会会长。
当记者问胡序升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时,他语出惊人:“我不会去找不适合自己的工作,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自由职业者,像放弃吉百利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职位的汪大正那样的自由职业者……”
胡序升说,想到的不一定做得到,能做到的也不一定想得出。他希望自己做一个“出卖智慧的人”。
胡序升曾经设想假如自己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后,会是什么样子。“当你是只狼时,你要拼命奔跑,不然你会饿死;当你是只羊时,你要拼命奔跑,不然你会被狼吃掉。”
胡序升说:“相信烧不死的鸡才是火凤凰,所以不管我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必须努力,这样才能为自己开拓更大的平台。”
倔强者:绝不降低择业标准
“毕业生未就业先失业”,前段时间这条新闻疯狂地被各媒体转载,说的是毕业生如在半年内未找到工作,就会被列入“失业名单”。不少毕业生为此十分担扰。
不过,祖籍山东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大四的郭晖,则认为没啥好大惊小怪的。“它可能只是一个状态统计,像下岗失业登记,或者是国家想对他们进行什么帮助才统计的。”而当记者问郭晖是否会因类似的情形而降低择业标准时,郭晖立即斩钉截铁地说:“绝不会!对我来说,找不到工作只会是暂时的。”
在校期间,郭晖曾任南苑文学社外联部部长,他经常上网,逛BB5,现为某网站“傲游天下”论坛的管理员。此前,已经有公司向郭晖抛出了橄榄枝,请他去做一个网站的新闻主管,他还在考虑中。
“我觉得要找就要找好工作,找喜欢做的工作。”郭晖说他希望找一些管理或策划方面的工作做,像网站策划等等。
担忧者:难以适应社会,学识会烂肚中
学法学的谢芩的学习成绩不错,但她在校期间没参加什么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对于今后找工作,谢芩对自己很有信心,但也有些担忧。
谢芩目前还没有参加招聘会的打算,她希望明年9月份去英国留学,但如果签证失败,她只能面对现实和同学一样去找工作。
谢芩对记者说:“我认识不少社会上的朋友,他们已经工作多年,有的做资管经理、业务经理,但他们的学历并不高,他们的能力和学识并不成正比。”谢芩认为,学校就像是瓶子上的标签,标签再好,但如果个人修养与社会无法接轨,你一肚子的学识照样会烂在肚子里。“不是有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谢芩说:“社会锻炼和学习同样重要。”
谢芩就读的法学专业的“套路”一般是先去法院实习,毕业后去律师事务所。虽然在法院实习过,了解了不少人情世故,但谢芩还是感觉自己的社会阅历太浅薄。
专家评说
就业没有好坏之分
武汉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信思金认为,就业本身并没有一个好与不好的概念。不好说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在什么地方工作,关键时毕业生自己要对自己有一定的定位。
信思金说:“大学主要是能力的培养,即使你将来的工作和你的专业所学有差距甚远,但仍然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数学、英语这些都是基本知识。”
就业核心是能力和素质
武汉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赵北平认为,就业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是能力和素质,现在社会认可人才的标准已经由资格概念变为能力概念。
赵北平说:“大企业、小企业都是相对而言的,就业时不能草率地选择进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有句话是‘大企业做人,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对人际关系的要求更高一些,小企业这方面的要求就次一点,你做得优秀就能独挡一面。”
“不过如果你能力很强,也最好不要有创业的打算,尤其是本科生,因为创业牵扯到资金、管理能力、社会关系等等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的自主创业条件。”
就业并不难
今年有9000余学生报考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比前年的4500多人翻了一番。11月14日记者在该校研究生报名现场采访发现,不少学生报名考研的原因很简单:本科生就业难!
但是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主任焦晓民却认为,就业一点不难,就业难的观点是错误的,就业难只是相对的。
焦晓民说:“和近几年武汉理工大研究生报名所体现的特点类似,学生报考的都集中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而水声学、力学、材料、爆破等专业则被冷落;毕业生都期望在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工作,而中小城市和西部则受冷。”
“其实把自己的择业标准放低点,刚开始工作时不要期望一个月能拿大几千元,会有很多工作都在等着你。”
武汉理工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信思金也说:“在社会需求上来看,目前股份制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是最大的。建议大家把就业面放宽,没必要去挤大企业、大公司,投身西部也是不错的选择。”